期刊简介
本刊特点: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可读性强,刊出周期短;贴近临床,突出实用,数据准确,资料可靠。办刊宗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面向临床,及时报道国内外临床内科方面的先进治疗经验和实用新技术,促进医学信息的广泛交流。
主管单位: 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 河北医科大学
出版部门: 《临床荟萃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4-583X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3-1062/R
邮发代号: 18-23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6
出版地区 河北
出版地区 河北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1995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临床荟萃杂志
- 主管单位:河北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004-583X
- 国内刊号:13-1062/R
- 出版周期:月刊
-
老年心脏瓣膜钙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心脏瓣膜钙化是老年人心脏瓣膜退行性病的特征性改变,多发生于主动脉瓣及二尖瓣,很少累及右心瓣膜,病因尚未完全明确.我们分析了心脏瓣膜钙化与临床各指标的相关性,报告如下.......
作者:张良峰;徐岩;王昌会;程自平;朱润硕;史学功;许邦龙;陈斌 刊期: 2005- 03
-
C肽、血脂水平与糖尿病足关系的研究
糖尿病足(diabeticfoot,DF)是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导致的双足肢端缺血和周围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且易并发感染,可累及皮肤到骨与关节的各层组织.常见的是足溃疡,病情发展迅速,处理不当会导致患者病情急转直下,严重者截肢致残甚至死亡.本研究旨在了解C肽(CP)、血脂及血糖对DF的影响,寻找与DF关系及DF的辅助治疗方法.......
作者:文英玉;裴海成;曹淑艳 刊期: 2005- 03
-
影响心力衰竭预后的因素
心力衰竭是以心脏功能异常、运动耐力下降及神经内分泌激活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发病率及病死率均高.据近中国心血管健康多中心合作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心力衰竭发病率为0.9%,其中男性为0.7%,女性为1.0%,我国现有心力衰竭患者400万.出院心力衰竭患者病死率极高,大量研究发现许多因素可导致患者再入院或死亡,这些因素包括人口学、临床特点、心力衰竭病史及并存的其他疾病等.但目前的研究多采用介入性或基层医疗......
作者:卢日辉;韦尚林;刘国祥 刊期: 2005- 03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血浆脑钠素浓度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在梗死区和非梗死区将发生左室重构[1].它是一个不断进展的过程,终导致心力衰竭.有效地防止左室重构是心肌梗死治疗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除早期再灌注治疗外,近年来认为通过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进行晚期再灌注也是改善心功能的一种方法,但其疗效尚有争议.血浆脑钠素(BNP)浓度与左室功能密切相关,当发生心室重构和心力衰竭时血浆BNP浓度升高[2],而且测......
作者:王虹;李春华;丁振江;赵杰;王春华 刊期: 2005- 03
-
偏头痛患者变应原测定207例临床分析
偏头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病因复杂,病情反复,治疗效果往往不满意.1998年6月至2001年6月笔者对207例偏头痛患者进行变应原测定,现报道如下.......
作者:安胜利 刊期: 2005- 03
-
抑郁症状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
国外研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并发抑郁症状与心血管事件及死亡密切相关[1,2],但国内报道较少.本研究目的是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并发抑郁症状对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及各种原因死亡的影响.......
作者:王海平;张延凤;李秀娟 刊期: 2005- 03
-
528例老年高血压病临床特征研究
高血压病(essentialhypertensive)是常见的流行病之一,1979~1980年国内首次按照统-的抽样方法、诊断标准与测量方法开展了包括29个省区的高血压抽样调查[1],第一次科学的、全面的掌握了高血压的流行情况,1991年又进行了全国性高血压抽样调查[2],调查显示,按当时世界卫生组织的诊断标准,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已达13.49%,据此估计,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即有高血压患者90......
作者:向群;姚强;丁晔;阮力;李国军;周强;喻良波 刊期: 2005- 03
-
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改变及其意义
心房颤动(房颤)所引起的血栓栓塞并发症(主要为脑卒中)是房颤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房颤时发生血栓栓塞与其存在有血栓前状态密切相关[1],血小板激活、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solubleP-selectin)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Willebrandfactor,vWF)分别为血小板激活和内皮损伤的敏感指标.本研究旨在检测可溶性P-选择素、vWF来探讨老......
作者:刘明;沈玉祥 刊期: 2005- 03
-
中老年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中肾动脉狭窄的发生率
近来有学者报告,慢性缺血性肾病可能是中老年人(尤其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众所周知,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缺血性心脏病多年来已引起社会广泛重视;但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缺血性肾病,其发病的普遍性和病情的严重性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为此,我们在40岁以上中老年人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时给予肾动脉造影,以探讨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肾动脉狭窄(RAS)的情况,并评价临床因素对RAS的预测作用.......
作者:李玉香;张延美;张传海;夏立斌;张鸿雁;张铀 刊期: 2005- 03
-
急性心肌梗死6小时内溶栓与延迟溶栓的疗效评价
目前,静脉溶栓治疗已成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的重点措施.临床研究表明,AMI溶栓治疗可有效地缩小梗死范围,降低AMI病死率,防止不可逆的心肌损害和心功能不全.我们将1998年4月至2003年6月收治的AMI患者,6小时内溶栓与6~12小时溶栓(延迟溶栓)的两组进行疗效对比,旨在探讨发病距溶栓时间的不同与血管再通率、病死率和发生不良反应的相互关系.......
作者:虞华鹏;浦艳华;柳翠霞;姜婕;岳文伟 刊期: 2005- 03
动态资讯
- 1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呼吸道感染非细菌性多种病原体的研究
- 2 阴离子间隙的测定在临床上的应用
- 3 结直肠癌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与耐药基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 4 双相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有机磷中毒中间综合征的疗效
- 5 自动活检装置在肾活检中的应用
- 6 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为首发症状的布氏杆菌病2例
- 7 重症脑血管病使用甘露醇并发急性肾衰竭(附82例报道
- 8 产β-内酰胺酶菌株感染临床治疗选药研究
- 9 呼气氢试验与胃液分析测定胃泌酸功能的比较及意义
- 10 急性脑卒中尿NAG,GAL测定及临床意义
- 11 药物结合高压氧治疗冠心病疗效评析
- 12 丹参注射液的临床新用途
- 13 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冠心病的相关分析
- 14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关系研究
- 15 失眠障碍的药物治疗
- 16 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的CD34+细胞检测及临床分析
- 17 植入式电子装置感染的识别与处理
- 18 急性甲型病毒性肝炎误诊为胆囊占位性病变2例
- 19 微创颅内血肿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附29例报道)
- 20 碘普胺致迟发性过敏性休克并发室性心动过速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