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特点: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可读性强,刊出周期短;贴近临床,突出实用,数据准确,资料可靠。办刊宗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面向临床,及时报道国内外临床内科方面的先进治疗经验和实用新技术,促进医学信息的广泛交流。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 河北医科大学

出版部门: 《临床荟萃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4-583X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3-1062/R

邮发代号: 18-23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6

出版地区 河北

出版地区 河北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临床荟萃杂志
  • 杂志名称:临床荟萃杂志
  • 主管单位:河北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004-583X
  • 国内刊号:13-1062/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期刊收录:剑桥科学文摘,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临床荟萃杂志2006年第21期文章
  • 冠状动脉瘤样扩张的临床特征分析

    随着现代诊断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冠状动脉瘤样扩张被发现,国外对此已有多次报道,但国内尚鲜见报道.本研究通过对42例冠状动脉瘤样扩张的分析,探讨冠状动脉瘤样扩张的临床特点、诊断依据及治疗方法.......

    作者:虞华鹏;高成志;刘建民;赵震;姜婕 刊期: 2006- 21

  • 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无再流现象28例临床观察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发生慢血流和无再流现象是介入治疗的难题,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介入治疗中更容易发生,且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1].而目前慢血流和无再流现象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阐明,治疗也无令人满意的方法.我们从2004年5月开始在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慢血流和无再流现象并取得初步经验,现在报告如下.......

    作者:洪云飞;李易;李建美;杨锋;卢竟前 刊期: 2006- 21

  • 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在血液病治疗中应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或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安全性观察

    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nti-themocyteglobulin,ATG)和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nti-lymphocyteglobulin,ALG)在非清髓性造血干细胞移植(non-myeloablativestemcelltransplantation,NST)中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从1998年开始观察以ATG或ALG为基础的NST,在其应用的过程中观察其安全性和近远期并发症.......

    作者:李庆山;毛平;王顺清;朱志刚;莫文健;张玉平 刊期: 2006- 21

  • 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治疗及护理

    吞咽障碍是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常见症状之一,大约51%脑卒中患者发病后伴有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1],主要是由于吞咽迷走和舌下神经的核性或核下性损害产生的真性球麻痹和(或)或双侧皮质脑干束损害产生的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影响进食,可引起脱水及营养不良也可引起吸入性肺炎甚至危及生命.有报道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因误吸发生吸入性肺炎达48.6%[2].因此,尽早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大限度地促进功能恢复是非常......

    作者:田秀满;苏学勇 刊期: 2006- 21

  • 普通电极标测判断典型心房扑动射频消融终点的研究

    心房扑动(房扑)是临床常见的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随着对心房扑动电生理机制的了解,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已经成为房扑治疗的主要方法.近年来有许多关于导管射频消融(RFCA)成功治疗典型房扑的报道,但均用Halo电极或CT电极等多极电极[1].笔者用普通标测电极标测,观察高位右心房电极射频消融前后传导顺序变化,结合右房峡部传导时间间期的定量测定,也能有效判断峡部传导双向阻滞,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覃绍明;邓金龙;覃丽萍;林英忠;王风;林丽萍 刊期: 2006- 21

  • 49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死亡病例临床资料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在心血管病中病死率高.近年来随着溶栓和介入技术的广泛开展,以及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应用,病死率由上世纪60年代前的30%~35%降至现在的10%~15%.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住院的268例AMI中住院死亡49例,现对49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期间的死亡原因,以完善治疗......

    作者:韩卫红;何新霞;王鸿燕;张文奇;张晓锋 刊期: 2006- 21

  • 短期内发展成脑梗死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研究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反复发作的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引起的局灶的神经功能缺损,一般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至1小时左右,症状、体征在24小时之内完全消失.TIA是卒中的特级预报,1/3患者会发展成脑梗死,而有关TIA短期预后鲜见报道.为此,我们对初次发病后1个月内发展成脑梗死的TIA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旨在探讨TIA短期内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作者:徐文苑;黄经纬;吴裕臣 刊期: 2006- 21

  • 血液滤过治疗心肌梗死后难治性心力衰竭合并严重电解质紊乱的疗效观察

    心力衰竭是心肌梗死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血管扩张药、利尿剂、强心剂和其他药物的使用使一部分患者的症状得到改善,但仍有部分患者症状难以控制,特别是合并严重电解质紊乱者,病死率较高.血液滤过目前主要用于急、慢性肾功能不全、药物或毒物中毒等治疗,但应用于心肌梗死后难治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尚在探索中,国内报道较少.我们应用血液滤过治疗了22例心肌梗死后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郝清卿;郝国贞;张一达;傅向华 刊期: 2006- 21

  • 一过性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初步分析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主要临床表现为胸痛,心电图常有ST段和T波的改变.根据患者发病时心电图ST段抬高与否,可将ACS分为ST段抬高的ACS和非ST段抬高的ACS两类.而ST段抬高ACS又分为ST段持续抬高和一过性ST段抬高的ACS.持续ST段抬高是指ST段抬高(肢体导联≥1mm,胸部导联≥2mm)持续时间大于30分钟,此类患者绝大部分发展为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STEMI),临床上多见.一......

    作者:王喜萍;韩艺辉;范艳慧 刊期: 2006- 21

  • 经皮股动脉心导管术后无加压包扎

    经皮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和(或)介入治疗是临床上常用的方法,但患者术后需要卧床、患肢制动12小时甚至24小时,长时间卧床导致的各种不适往往超过心导管检查本身.本研究观察了经皮股动脉穿刺行心导管术的100例患者拔除鞘管后6小时下地活动穿刺部位并发症以探讨缩短卧床时间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作者:郭金成;马长生;张学坤;姚立云;温宇梅;甘舜进;许敏;孙雨华 刊期: 2006-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