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特点: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可读性强,刊出周期短;贴近临床,突出实用,数据准确,资料可靠。办刊宗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面向临床,及时报道国内外临床内科方面的先进治疗经验和实用新技术,促进医学信息的广泛交流。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 河北医科大学

出版部门: 《临床荟萃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4-583X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3-1062/R

邮发代号: 18-233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86

出版地区 河北

出版地区 河北

订购价格 408.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临床荟萃杂志
  • 杂志名称:临床荟萃杂志
  • 主管单位:河北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004-583X
  • 国内刊号:13-1062/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期刊收录:剑桥科学文摘,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临床荟萃杂志2007年第9期文章
  • 白血病患者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基因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Srchomologyproteintyrosinephosphatase-1,SHP-1)主要表达于造血细胞,因此也被称为造血细胞磷酸酶(hematopoieticcellphosphataseHCP),其含有两个酪氨酸同源体(Srchomology2,SH2)结构域,SH2结构域是各种信号蛋白相互联系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SHP-1是一相对分子质量68000的胞浆蛋白,主要在......

    作者:韩颖;郝淑香;田丛哲;杨琳;范丽霞;季静;罗建民 刊期: 2007- 09

  • 透析液浓度与超滤模式对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作用

    尽管血液净化技术在过去20多年中得到很大发展,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率仍为20%~30%[1].透析中低血压不仅引起头晕、恶心、呕吐、肌肉痉挛等不适,还可能降低透析充分性.一些学者尝试在透析过程中改变透析液钠浓度和超滤率的模式,据报道可减少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而对透析间期无明显影响[2,3].本研究旨在探讨钠与超滤模式结合与标准透析相比对透析中低血压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波;谭金燕;李似姣;谭志燕 刊期: 2007- 09

  • 椎基底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的惊厥样动作与梗死部位的关系

    脑血管病患者常有不自主肢体运动,可表现为肢体的抖动、颤动、抽动、强直性发作或强直阵挛发作,有时被考虑为痫性发作、锥体外系症状或去脑强直发作,但很多情况下难以具体归类,故参考国外文献[1,2],将其统称为惊厥样动作(convulsive-likemovements).这些动作的表现形式、持续时间及发作频率等可能差别较大,但有时为脑血管病的定位诊断提供重要线索.目前国内未见相关报道,在此对我科部分病例......

    作者:卢宝全;张冬森;吴秀玲;李永秋;马建国 刊期: 2007- 09

  •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性动脉硬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研究证明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研究通过对脑梗死患者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

    作者:秦正良;陈心岭 刊期: 2007- 09

  • 对侧大脑半球在脑卒中后运动恢复中的作用

    运动皮质通过锥体束控制对侧肢体的自主运动.然而,即使一侧锥体束完全受损也难以导致持久性偏瘫.研究认为,其功能恢复与同侧运动前区,运动辅区的代偿作用有关[1].除这些脑区的代偿作用外,对侧脑半球对运动恢复是否有代偿作用?基于这样的设想,笔者对第二次另一侧非腔隙性脑卒中患者的运动机能进行了观察,试图对脑卒中后运动机能恢复的机制予以初步探讨.......

    作者:毛永军;刘罡 刊期: 2007- 09

  • 脑卒中后抑郁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功能改变和血浆单胺递质的变化研究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以情绪低落,睡眠障碍,兴趣下降等为特征的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临床发病率约为20%~70%[1,2].PSD症状的存在不仅影响脑卒中治疗,不利于患者以后的康复,进一步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与抑郁有关的病变.研究表明,PSD的发病机制与其生物学和反应性机制有关[3,4].反应机制主要是长期抑郁情绪导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HP......

    作者:聂本刚;喻明;李小刚;杨小芳 刊期: 2007- 09

  • 86例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比较

    作为诊断冠心病的手段,无创的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和有创的冠状动脉造影均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本研究对86例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对冠心病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作者:夏文胜;曾国兵;陆红进;夏继辉;陈惠平;鲁晶;申仕海 刊期: 2007- 09

  • 颈动脉斑块声学特征与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超敏C反应蛋白、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关系

    近年研究发现,导致急性心脑血管病事件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后者取决于斑块的易损性,因此寻找能反应血液及斑块易损性的循环标志物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叶炳华;管耘园;吴红萍;卢辉和;盛臻强;郭新荣 刊期: 2007- 09

  • 禁食激发试验在胰岛素瘤患者诊断中的意义研究

    胰岛素瘤为常见的功能性胰岛细胞瘤,主要由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组成,发病年龄多在30~60岁,女性发病率59%[1].胰岛素瘤一般为单发,瘤体较小,多数直径小于2cm,各种影像学检查在胰岛素瘤诊断中作用也非常有限,本研究探讨禁食激发试验诊断胰岛素瘤的可行性和价值.......

    作者:冯静;李启富 刊期: 2007- 09

  • 颈部肿大淋巴结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意义

    关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其中免疫、炎性假说被广泛研究,而淋巴结肿大与免疫、炎症反应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对相应部位肿大淋巴结的观察探讨其在AS中的意义.......

    作者:赵美丽;陈松旺;陆建平;张国庆 刊期: 2007-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