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特点: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可读性强,刊出周期短;贴近临床,突出实用,数据准确,资料可靠。办刊宗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面向临床,及时报道国内外临床内科方面的先进治疗经验和实用新技术,促进医学信息的广泛交流。
往期目录
-
1995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首页>临床荟萃杂志

- 杂志名称:临床荟萃杂志
- 主管单位:河北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004-583X
- 国内刊号:13-1062/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期刊收录:剑桥科学文摘,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1例并文献复习
杨金良;罗寰;郑学军;任占芬
关键词:血管炎, 中枢神经系统, 哮喘, 体征和症状
摘要:患者,男,60岁。因面部、双踝关节肿胀3年,反复喘憋、气短伴双小腿及足部麻木6个月于2013年8月1日入院。患者于2010年7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面部及双踝关节肿胀,无明显疼痛,曾在我院门诊查血常规提示“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行骨髓穿刺提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具体诊疗及数据不详),患者之后到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内科就诊,查胸部 CT 提示胸部无明显病变、心脏彩色超声提示心内结构无明显异常,建议转风湿免疫科就诊,但患者未予重视后自行回家。6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喘憋、气短,伴有乏力,活动后加重,同时伴有咳嗽、咳痰,为白色黏液样痰,易咳出,就诊于当地县医院,诊断为“过敏性哮喘”,给予口服泼尼松(强的松)30 mg等治疗后症状减轻,期间查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恢复正常(具体诊疗不详),出院后强的松逐渐减量,同时应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喷咽控制症状,2个月前患者停用强的松,再次出现哮喘,并逐渐出现双小腿及双足麻木,为进一步治疗而来我科就诊,门诊以“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CA)?”收入我科。入院后查体:双肺呼吸音减弱,双肺可闻及哮鸣音,未闻及胸膜摩擦音。心界不大,心率88次/min,心律规则,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15.27×109/L,嗜酸性粒细胞0.699,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10.67×109/L;血沉18 mm/1 h,抗核抗体阳性1∶320,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1∶10,24小时尿蛋白273 mg,免疫球蛋白G 31.1 g/L,补体 C30.73 g/L。肺功能全项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小气道功能异常、残气量正常、弥散功能正常、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16排螺旋 CT胸部检查示:右肺中叶及左肺上叶舌段斑片状高密度影,炎性病变?脾脏下缘结节影,动脉瘤?64排螺旋 CT 示脾动脉、右肾动脉多发动脉瘤形成,腹主动脉近分叉处动脉瘤形成,肠系膜上动脉瘤样扩张,腹主动脉、双侧髂总动脉、双侧髂内动脉多发钙化斑块形成。16排螺旋 CT 副鼻窦检查示右侧上颌窦炎,左侧下鼻甲黏膜肥厚。解放军301医院肌电图示双下肢神经性受损。后诊断:EGCA。治疗:给予甲泼尼龙40 mg 静脉注射14天后改为强的松50 mg每日1次,环磷酰胺1.0 g 每月1次,并辅以营养神经、防止骨质疏松等治疗,治疗期间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8.74×109/L,嗜酸性粒细胞0.023,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0.2×109/L,且多次复查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均处于正常范围。随访12周,患者病情平稳,双下肢麻木较前减轻,口服强的松已减量至10 mg每日1次,定期门诊输注环磷酰胺。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