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临床荟萃杂志
  • 杂志名称:临床荟萃杂志
  • 主管单位:河北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004-583X
  • 国内刊号:13-1062/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期刊收录:剑桥科学文摘,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临床荟萃杂志2001年第07期

慢性心房颤动对病窦综合征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

王兵

关键词:慢性心房颤动, 病窦, 患者, 运动耐量, 慢性房颤, 控制心室率, 心脏起搏器, 治疗方式, 平板运动试验, 抗心律失常药物, 房颤治疗, 预防血栓形成, 心电图, 器质性心脏病, 标准, 安置, 资料与方法, 永久起搏器, 超声心动图, 病态窦房结
摘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简称病窦)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安置心脏起搏器后,部分患者可出现慢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发生慢性房颤后,常用的治疗方式有:①将其转复为窦性心律并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长期维持;②控制心室率并预防血栓形成和栓塞。对这两种治疗方式,究竟哪一种较好,是目前房颤治疗研究中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1]。在国内外一系列有关房颤治疗的研究中,若较好地控制心室率后,房颤本身对运动耐量有何影响尚未解决。我们选择无其他器质性心脏病证据的特发性病窦患者,在安置Ⅶ型心脏起搏器后,以无房颤发生的病例为对照,比较其与发生慢性房颤后较好地控制心室率者,在运动耐量方面有无差异,以探讨慢性房颤本身对这类患者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1986~1999年在我院安置VVI永久起搏器、于门诊随访的特发性病窦患者82例。病窦诊断方法及标准分类参照Ferrer和1977年6月《中华内科杂志》推荐的标准[2,3]。根据病史、体检、血脂、血糖、心电图、X线片、超声心动图、平板运动试验等未发现有器质性心脏疾病证据。1.1.1 纳入标准 ①慢性房颤出现于起搏器置入之后,持续时间≥3个月,在此阶段的不同时间有3次以上心电图检查证实;②无运动障碍,能够进行运动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