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临床荟萃杂志
  • 杂志名称:临床荟萃杂志
  • 主管单位:河北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004-583X
  • 国内刊号:13-1062/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期刊收录:剑桥科学文摘,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临床荟萃杂志2001年第09期

病毒性脑炎的影像学诊断

张晓云;刘葆华;李亚东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 弥漫性, 局部, 炎性渗出, 病毒感染, 影像学表现, 炎症, 炎性细胞浸润, 脑损害, 免疫功能异常, 胶质细胞增生, 病毒学, 症状和体征, 脱髓鞘改变, 视乳头水肿, 脑脊液检查, 颅内压增高, 诊断依据, 诊断信息, 诊断标准
摘要:多种病毒可以侵入脑组织引起局限性或弥漫性炎症,但是许多病例不能获得病毒学和免疫学证据,影像学表现成为日益重要的诊断信息。1 临床诊断依据 急性或亚急性起病,部分患者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起病前有发热,一般具有弥漫性脑损害的症状和体征。少数患者有局灶脑损害的临床表现,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和视乳头水肿,脑脊液检查可发现白细胞及蛋白轻度或中度增加,但正常者也不少见。脑电图多显示弥漫性高波幅慢波。排除了其他的颅内感染[1]。引人注目的是传统的诊断标准中并未提及病毒学和影像学信息,而实际上这两个领域正在病毒性脑炎方面迅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2 急性病毒性脑炎影像改变的病理基础 广泛的静脉周围小片状脱髓鞘改变,血管壁纤维素性变,炎性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为主,呈弥漫性或血管袖套样浸润。脑实质内可见出血、坏死。脑细胞坏死致脑软化,以星形细胞为主的胶质细胞增生,此乃病毒性脑炎和脊髓病毒感染的特征。炎症早期即可发生局部的生化改变,局部Na、K、Ca比例失调(正常时25∶1∶1),局部渗透压增高,pH值下降(局部酸中毒),所以炎症早期在MRI上即有长T1、长T2改变。当炎性渗出以浆液性为主时表现尤为明显,当炎性渗出以蛋白为主时,T1值下降就不太明显。 病毒性脑炎的病理学改变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病毒直接引起的炎性改变,另一类是病毒感染诱发的机体免疫功能异常,局部发生的过敏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