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特点: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可读性强,刊出周期短;贴近临床,突出实用,数据准确,资料可靠。办刊宗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面向临床,及时报道国内外临床内科方面的先进治疗经验和实用新技术,促进医学信息的广泛交流。
往期目录
-
1995
-
1999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首页>临床荟萃杂志

- 杂志名称:临床荟萃杂志
- 主管单位:河北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004-583X
- 国内刊号:13-1062/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期刊收录:剑桥科学文摘,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TM、AT-Ⅲ、GMP-140测定分析
鹿群先;王开;黄一虹;徐开林;刘翠英;张峰;任光祥
关键词: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患者, 血小板α, 再障, 出血机制, 实验检测, 血栓调节蛋白, 血管内皮损伤, 分子标志物, 医学院学生, 颗粒膜蛋白, 材料和方法, 临床症状, 诊断符合, 血浆含量, 血管因素, 体格检查, 年龄, 抗凝机制, 抗凝活性
摘要:出血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常见的症状,其出血机制是多因性的,血小板减少是引起再障出血的主要原因,但血小板减少机制除了生成减少外,有无破坏和消耗增加之机制参与不清楚。此外,抗凝活性异常在再障出血机制中的作用仅有少数报道[1~4]。为了进一步探讨血管因素、血小板和抗凝机制在再障出血中的作用,我们检测了血管内皮损伤的标志物血栓调节蛋白(TM)、血小板激活分子标志物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和抗凝血酶Ⅲ(AT-Ⅲ)之血浆含量,并结合DIC实验检测做再障出血机制的进一步分析。现将检测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对象再障患者45例,其中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慢再)36例,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急再)9例。男25例,女20例,中位年龄29(10~58)岁。所有患者均根据临床症状、血象、骨髓象和有关实验确诊,诊断符合1987年宝鸡再障会议制订的标准[5]。正常对照30例,男18例,女12例,中位年龄31(12~60)岁。为本院健康职工和医学院学生,检测前均体格检查并1周内未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抗凝剂。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