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临床荟萃杂志
  • 杂志名称:临床荟萃杂志
  • 主管单位:河北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004-583X
  • 国内刊号:13-1062/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期刊收录:剑桥科学文摘, 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 哥白尼索引(波兰),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临床荟萃杂志2001年第17期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研究现状

李积荣;李晓茹;高青萍;陈鹏

关键词:血管迷走性晕厥, 交感神经, 儿茶酚胺, 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 脑血管收缩, 肾上腺素能神经, 直立倾斜试验, 迷走神经张力, 迷走神经活性, 反射性, 平均动脉压, 机械感受器, 重要脏器, 诱发机制, 血管扩张, 心脏, 心室, 心排血量, 心率增快, 心率减慢
摘要:晕厥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因晕厥就诊者占急诊人数的5%,但40%~60%患者经各方面检查不能明确病因[1],可能属于神经介导的反射性的、短暂的低血压及心动过缓所致.神经介导的晕厥中常见的为血管迷走性晕厥.1 发病机制导致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病理机制是非常复杂的,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中心血容量减少和心脏肾上腺素能神经张力的上升有关.正常人突然改变体位时,由于重力的原因使静脉容量增加300~800ml,导致心室前负荷和心搏量减少[2].此时通过主动脉、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感受的张力减弱,迷走神经张力消失,交感神经活性增强,导致心率加快,外周血管收缩,代偿心排血量增加.因此,健康人对直立的生理反应是轻度心率增快,收缩压稍降,舒张压增高,平均动脉压不变[3].保证了各重要脏器的血供.但在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患者,突然减少静脉回心血量可引起过度的儿茶酚胺增高反应,导致心脏过度收缩,使心室几乎完全排空,因而刺激左室下壁机械感受器的细胞纤维,反射性使迷走神经活性大大加强,超过了原占优势的交感神经活性,使心率减慢和外周血管扩张,同时还可产生脑血管收缩致脑缺血加重而引出晕厥.儿茶酚胺的过度涌出对晕厥起了触发作用,直立倾斜试验加用外源性儿茶酚胺对敏感者可加强上述诱发机制.